🔥51CTO热榜:2025-08-01

Axios 依旧是伟大的 HTTP 客户端,但在 “数据层” 需求日益复杂的今天,TanStack Query Vue 把「取数据、管数据、刷新数据」做成了 配置驱动。
小红书重磅推出RedOne——一款面向SNS(社交网络服务)领域的定制化LLM,旨在突破单一任务基线模型的性能瓶颈,并且构建全面覆盖SNS任务的基座模型。
刚刚,阶跃星辰兑现了WAIC上的承诺,将最新多模态推理模型Step-3正式开源!
原生上下文窗口支持256k token,通过YaRN等可延长至一百万token上下文,适合大型代码库和复杂多文件工程。
时间轮算法作为操作系统级别的定时机制,在Spring Boot中焕发新生。它打破了传统定时任务的性能瓶颈,让普通应用轻松具备处理百万级定时任务的能力,是构建高性能系统的秘密武器。​
代码探险家们!今天我们要揭开 Kotlin 里那个看似神秘的双冒号 :: 的面纱。别被它简单的外表骗了 - 这小小的符号可是 Kotlin 世界的"魔法棒",能让你的代码变得活灵活现!
我们都耸耸肩。重构项目从来都活不下来。但 Kabir 没有寻求帮助。他没有预订设计会议,也没有要求估算时间。他只是默默地开始了。在我们给 API 的分页功能打补丁时,他正在用 image-rs 库对比测试我们的 Node 脚本。
在各行各业,CIO们都意识到,只要保持战略眼光,就能在不牺牲创新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技术预算。
规则引擎是现代软件开发的重要工具,它让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解耦,让代码更易维护、更具扩展性。LiteFlow 作为轻量级规则引擎的代表,以其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特点,成为中小项目和微服务架构的首选。
吴老师表达了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度认可,并且认为虽然目前美国暂时领先,但中国的AI发展具有强大的可以超越美国的路径。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一起聊聊微服务Token鉴权的7种方案,希望对会有所帮助。
为什么一个曾经需要10年才能掌握的技能,现在AI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完成?就在上周,我看到了一组让人震撼的数据:到2030年,99%的软件代码将由AI编写。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来自多个权威机构的预测。
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智源大模型安全项目负责人杨耀东研究团队「Language Models Resist Alignment: Evidence From Data Compression」的研究荣获了 ACL 2025 年度最佳论文奖。
从牛顿定律到量子前沿,从飞行奥秘到黑洞碰撞,二人拆解硬核物理知识,并分享了物理学发展中的理论突破与科学趣闻。
谢赛宁团队提出了首个基于全球数据从头训练的CLIP——MetaCLIP 2,通过扩展元数据、优化筛选和提升模型容量。
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林团队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 VLA-OS,首次系统性地解构和分析了机器人 VLA 模型进行任务规划和推理,进行了任务规划表征与模型范式的统一对比。
谷歌DeepMind推出AlphaEarth Foundations模型(下面简称AEF),实现高精度绘制地球。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展能力,MetaCLIP 2 提出了三项核心创新:首先是元数据拓展,将英文 MetaCLIP 使用的元数据扩展到了 300 多种语言,涵盖维基百科与多语言 WordNet。
这篇论文提出的 GEPA(Genetic-Pareto)采用了一种名为 reflective prompt evolution(反思式提示词进化)的技术,可以实现比 GRPO 高 20% 的性能,同时还能将 rollout 次数减少到原来的 1/35。
TRIDENT 为 LLM 安全对齐提供了首个三维多样化自动化生成范式,兼顾高覆盖、低成本与可持续迭代。其框架与数据可直接集成至 RLHF / DPO / RLAIF 等训练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