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热榜:2025-07-22

今天这篇文章,我把压箱底的 25 个 SQL 性能调优技巧全盘托出,每个技巧都附带真实业务场景的代码示例。
尽管 Cursor 自 4 月以来收入激增 2 亿美元,需求明显,但他们能否在 OpenAI、Google 等巨头竞逐 AI 编码市场时保持优势?当基础功能都频繁崩溃,昂贵的价格又如何自圆其说?
Kimi K2风头正盛,然而不到一周,Qwen3就迎来最新升级,235B总参数量仅占Kimi K2 1T规模的四分之一。
美国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动力RAI提出了HEP(Hierarchical Equivariant Policy via Frame Transfer)框架,首创“坐标系转移接口”,让机器人学习更高效、泛化更灵活。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逐际动力、东方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 EPFL 等知名机构的研究者合作完成题为 《A Survey of Behavior Foundation Model: Next-Generation Whole-Body Control System of Humanoid Robots》 的长文综述,首次聚焦行为基础模型在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中的应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Physical Intelligence 的联合创始人,强化学习领域大牛 Sergey Levine 为此撰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了训练大模型的数据组合,但他却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叉子和勺子组合成的「叉勺」确实很难在通用场景称得上好用。
昨天,OpenAI在凌晨正式推出了全新的“ChatGPT Agent”,这一产品整合了此前的Operator和DeepResearch两大系统。
研究团队对20万条匿名的Bing Copilot用户对话进行了分析,从用户意图和AI操作两个维度,评估AI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情况。这些对话被映射到O*NET数据库,这是美国对所有职业的标准分类工具,涵盖每项工作的核心活动与职责。
Every 是一家专注于 AI 领域的创业公司,目前团队只有 15 人,但业务覆盖非常广。除了做 AI 产品,他们还运营自己的媒体,每天发布时事通讯,还有一个专门帮助企业落地 AI 实践的咨询团队。
从“人迁就 AI”到“AI 为人而变”,本文拆解了企业决策场景中的六大范式转换,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体生态,让 AI 真正服务于流程、隐私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