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热榜:2025-10-11

DWARF(全称:Debugging With Attributed Record Format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调试数据格式标准,旨在为编译器、调试器和其他工具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机制,用于描述程序的源代码结构、变量、类型、函数调用栈等信息。
虽然 SRE 报告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混沌工程到监控最佳实践,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 AIOps[4],这是 2021 年报告中首次探讨的主题。它已成为 IT 运营中讨论最多、争论最多,有些人甚至认为是变革性的概念之一。那么,那些早期的预测表现如何呢?
我说的不是那些大家都在吹的热门库,比如 tqdm、rich 或 loguru。不是。我要介绍的是那些隐藏的宝藏——让你感觉 Python 一夜之间长出了新手脚的工具。
AI Coding 与多语言 AI 框架的强势发展,使得目前越来越多的内部和外部开发团队选择使用 Python 以外的语言搭建 AI 应用。本文将围绕 Java + Spring AI (Alibaba) 的 AI 应用为例,介绍框架原生及无侵入探针的集成方式的最佳实践。
通信网络方面,随着5G/5G-A等技术的普及,其实可以让通信时延更小(毫秒级)。5G/5G-A里的D2D技术,可以让车辆与车辆直接进行媒体面连接,也很适合车路云协同。
无论是视觉交互、纯文本处理,还是多模态推理,Qwen3-VL都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Qwen3-VL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下个月开始,研究人员向苹果负责任披露的iOS零点击系统级远程代码执行(RCE)漏洞利用链的奖金将从100万美元提升至200万美元。
本文提出教育视频生成的新范式——以可执行代码为核心媒介,结合三智能体协同框架,实现高质量、可控、可解释的教学视频生成,为未来自动化教育内容创作与多模态智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将目光从单纯的「成功」转向了「成功且高效」。
只需 250 份恶意文档就可能在大型语言模型中制造出「后门」漏洞,且这一结论与模型规模或训练数据量无关。
做前端,跟上 JS 的最新进展是饭碗。第一次看到 ES2025 的一批提案级“语法糖”,我是真被惊到——没想到 JS 还能这么写。它们不仅让代码更干净优雅,也能显著提升开发效率。
面对预算压力与创新需求的双重挑战,越来越多的CIO将“成本优化”视为稳健运营与持续投资的战略支点。
自主式AI的崛起,正在把企业从“使用AI工具”推向“由AI驱动的操作系统”时代。Gartner指出,当前的“幻灭低谷”正是CEO建立领先优势的关键窗口。
Anthropic的最新实验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只需250篇网页,就能让任何大模型「中毒」!无论它有多聪明、多庞大,只要读过那几百篇毒样本,就可能在特定指令下瞬间崩溃。「教坏」AI,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简单。当他从互联网学习知识,它也在吸收人类制造的混乱与恶意。也许真正危险的,不是AI自己会出错,而是——我们喂给它的世界,本身就不干净。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普通企业家每天淹没在34GB的“噪声”中,而顶尖1%的人只接收影响决策的“信号”。真正的成功来自掌控信号与噪声的比例,然而,这种掌控力在AI时代不再取决于人类的专注,而是源自一种新的认知架构——AI“分身”。
最新研究揭示:过去两年全球企业在GenAI上的投入高达400亿美元,但只有5%的企业获得了可衡量的业务回报,绝大多数项目被困在“永久试验阶段”,陷入演示亮眼、落地无声的循环。
对于 agentic AI 来说,上下文就是一切。它定义了模型必须知道的所有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内容,才能回答问题。例如,一些国际公司可能会选择按照其服务的所有国家/地区的最高法律标准运营,以避免全面出现问题。
《The State of AI 2025》最后预测,未来12个月内,“开放式AI代理”将完成重要科学发现,或许距离诺贝尔奖只差时间。同时,中国实验室有望在关键排行榜上首次超越美国。
当大模型训练遭遇高质量数据瓶颈,腾讯团队提出RLPT——一种无需人类标注、仅用预训练数据即可训练推理能力的强化学习新范式,为模型能力持续扩展开辟了新路径。
有一个 JavaScript 特性经常被明确禁止使用——eval()函数及其变体。这个看似强大的特性为何会被微软、谷歌、Facebook等顶级公司列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