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热榜:2025-08-25

在流量焦虑与转化瓶颈并存的时代,如何让用户为你的产品“多付一点钱”,已成为内容创业者与产品运营者的核心命题。本篇文章提出一套高效实用的“三分钟定位法”,帮助你快速识别产品的“黄金卖点”——那些能让单价翻倍、用户心甘情愿买单的价值锚点。
AI 正在重塑软件开发流程,从 Karpathy 的“Vibe Coding”理念出发,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产品开发的协作方式、工具形态与思维模式将发生根本变化。本文将帮助你理解这场技术变革对产品经理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前布局。
面对复杂流程、多源数据与高信任要求,政务场景对 Agent 的定义远比“智能助手”更苛刻:它必须真正“能干活”。本文将从政务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拆解一个“能干活”的 AI Agent 所需的能力结构与落地路径,希望能帮到大家。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商业世界的格局。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一个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在AI时代,是否真的能诞生一个人的十亿美元独角兽公司。
15:29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主理人贬值史
从日本街头文化的“ディレクター”到社交平台上的“烤串主理人”,这一身份的贬值过程,不仅是语义的滑坡,更是消费认知的觉醒。本篇文章将回溯“主理人”概念的演化轨迹,剖析其被滥用的原因,并探讨当代品牌叙事的信任危机。
16:29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我想做一款服务于月嫂的小程序
月嫂,是无数家庭产后恢复的关键角色,却长期处于信息孤岛与服务断层之中。本篇文章将从用户调研出发,探索一款服务于月嫂的小程序的产品构想,围绕“连接、赋能、信任”三大关键词,提出产品设计的核心抓手与落地路径。
你以为智能体只是“能聊天”?其实它有“五脏六腑”。感知是眼,决策是脑,规划是意图,执行是动作,记忆是经验,学习是成长。这篇文章带你一次看懂智能体的底层构造,理解它为什么越来越像“人”,也越来越值得被产品化。
16:29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体验设计本地化探索:日期格式篇
日期格式,看似只是一个输入框的排列方式,实则承载着用户认知、文化习惯与系统逻辑的交汇。本篇文章将以“日期格式”为切口,探索体验设计中的本地化挑战,并提出产品人在面对多语言、多文化场景时的设计思维与落地策略。
在白酒行业普遍“重渠道、轻品牌”的背景下,远明老酒却凭借私域运营实现年销10亿,成为行业异类。本篇文章将拆解其“人设+内容+信任+转化”的私域模型,揭示远明老酒如何在传统行业中跑出一条极具穿透力的增长路径。
16:29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在使用AI编程的30天里,我被折磨了30天
AI工具的使用,不只是技术迁移,更是认知重构。当“自动化”遇上“复杂性”,你会发现所谓的“智能编程”其实是一场人与工具之间的博弈。本篇文章将以30天的实践为样本,反思AI编程的真实体验与产品设计的底层逻辑。
16:29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长上下文是如何失效的
长上下文能力曾被视为大模型的“质变突破”,但它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样有效吗?本篇文章将从技术原理、产品实践与用户体验三个维度,拆解长上下文的失效机制,揭示其在真实场景中的边界与误区,并提出更具现实感的产品思考路径。
AI技术正在快速渗透产品工作,但对大多数产品经理而言,RAG、Agent、微调这些术语仍显陌生。本篇文章将以 Dify 为实践工具,从产品视角出发,系统讲解三大核心机制,帮助你真正理解 AI 技术的底层逻辑与应用路径。
AI搜索正在重塑内容分发逻辑,市场人也迎来了“占位时代”的新挑战。本篇文章将从搜索机制变化出发,解析AI内容如何影响用户认知路径,并提出市场人在新语境下的应对策略与内容打法。
当大模型竞赛趋于同质化,AI的下一增长点正在悄然转向“Agent智能体”。亚马逊AGI掌门人大卫·阮提出,真正的突破不在于参数更大,而在于AI能否真正“干活”。本篇文章将从技术演进、产业趋势到人才机会,系统拆解Agent范式的核心逻辑,并为普通人提供一套可执行的弯道超车策略。
21:08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风控产品经理核心能力分析
风控产品经理,既是业务的守门人,也是系统的缝合者。他们在高压与不确定中寻找平衡,在规则与体验之间做出权衡。本篇文章将从能力模型出发,拆解风控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关键技能与成长路径,帮助读者理解这一角色的复杂性与价值所在。
21:08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B站要变成AI站
从“二次元社区”到“AI内容平台”,B站正在悄然完成一次底层战略转向。本篇文章将从产品逻辑、内容生态与商业模型三维度,拆解B站如何借AI重塑平台定位,并思考这场转型对创作者与用户的深远影响。

历史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