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热榜:2025-08-05

17:0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如何打造一个可控的金融业务Agent?
文章从规划与反思两大模块切入,给出任务颗粒度、乐高式工具、MCP 语义规范、参考 Memory 等一整套“可控”工程化方案,并附模拟博弈的演练场设计,让金融机构在私有化、长周期的严苛环境中,也能把 AI 用得既聪明又安心。
报告给出的未来组织图景是:岗位概念消亡,任务颗粒重组;人负责创意与判断,AI 承包执行与表达;HR、绩效、流程都要为“人+AI 混合编队”重新设计。一句话,不会用 AI 不是失业,而是失去竞争力。
17:0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掉粉400万,今年最大的翻车闹剧出现了
从抖音两千万粉丝顶流到 7 天掉粉 400 万,@旺仔小乔 只用一场“蒙面”演唱会就完成年度最大翻车。968 元票价、全程不露脸、15 首翻唱、AI 查重 97% 的道歉信……层层雷点引爆“假唱”“割韭菜”“碰瓷”三大质疑,连张碧晨、汪苏泷都被卷进版权大战。卡思数据复盘这场闹剧:当流量幻境撞上线下真唱,网红演唱会的遮羞布被一把扯下。
一只“鹦鹉”让 330 万美元飞进口袋。美国爆火的 AI 声音克隆 App Parrot 只用三步——选名人模板、写 300 字文案、一键生成视频——就让全球 330 万用户心甘情愿为“假总统”或“明星”亲口送出的生日祝福买单。超高付费转化把娱乐级语音克隆的商业潜力拉到聚光灯下,也暴露出专业级玩家 Voices AI 的高投入低回报尴尬。当 AI 声音可以“以假乱真”,我们离被“偶像”诈骗还有多远?
开源项目 Cline 只靠“零利润、全透明”杀出重围:用户直接给模型付费,Cline 不收差价,却用极致透明换来 270 万次安装、三星 SAP 等巨头买单,并一举拿到 3200 万美元融资。
18:1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电商巨头,为何竞逐短剧风口?
电商巨头集体冲进短剧赛道,不是为了拍剧,而是为了用剧情把用户留在 APP 里。文娱价值官一文拆解:在用户增长见顶、获客成本飙升的存量时代,短剧如何成为电商新的流量引擎与差异化护城河,以及平台间“内容 vs 场景”的双轨战局正在如何成型。
当 Veo沉默、Sora落泪,Grok Imagine却逆风翻盘,成了社交平台的新宠。这不是单靠技术力的胜利,而是一次“冷启动叙事”的高分示范:它如何精准捕捉用户情绪,以情绪化场景占领内容推荐位?本篇文章带你拆解出圈背后的底层运营逻辑。
20:15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智能体需求规格设计指南
AI爆发后,各类Agent层出不穷,但真正具备持续行动力的智能体,靠的不是Prompt模板,而是结构化需求设计。本指南通过“角色-任务-能力-评估”链路,构建AI智能体的可推演模型,帮助从业者掌握一套能复用、可落地的智能体规划逻辑。

历史热榜